在当下的文旅宣传热潮中,各地文旅官方账号纷纷开启“整活”模式。从邯郸文旅的“道歉大会”,到辽宁文旅的“气泡音霸总”,再到仙岛湖文旅的“重生文剪辑”,这些打破传统一本正经宣传套路的“发疯文学”,成功吸引了大众的目光,让文旅宣传搭上了流量的快车。众多文旅账号看到了其中的门道,纷纷加入这场“万物皆可玩梗”的线上狂欢,试图通过追热梗、凹人设来为当地文旅事业 “引流”。
然而,当我们沉浸在这波文旅宣传的流量狂欢中时,也需要冷静地思考。这种过度依赖玩梗的宣传方式,其实存在着诸多隐患。一方面,同质化问题日益严重。一个“哪吒”火爆出圈,各地便争抢“故里”;一句“回答我”的魔性口号,引发新一轮模仿潮。
在这场“追梗竞赛”里,城市形象在不断的复制粘贴中逐渐模糊,千城一梗的背后,是城市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被掩盖。另一方面,容易被“人设”所绑定。在数字时代,城市打造“人设”能快吸睛引流,但“人设”一旦形成刻板印象,且缺乏与之匹配的配套服务,就容易出现“打卡即结束”的情况,甚至一旦“人设崩塌”,还会对城市形象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。
那么,如何才能让文旅宣传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玩梗,而是真正做到有“料”呢?这就不得不提到各类文旅盛会,以景博会为例。景博会作为文旅行业的重要展会,汇聚了众多参展企业,展示了景区网红项目、旅游装备、游乐设备等高端前沿产品。在景博会上,我们能看到“VR 探险号”等创新项目,通过植入VR 元素,帮助旅游景区挖掘自身文化特色,为游客带来全新的旅游体验。还有特色集装箱民宿客房、景区智能导视系统等,这些不仅是旅游装备的展示,更是在丰富旅游的内涵,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体验。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在景博会上展示当地的文化旅游资源、文旅创新产品及最新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成果,这就是在深挖文旅之“料”。
文旅宣传有“梗”固然能在短期内吸引流量,但有“料”才是留住游客、实现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。我们期待更多的文旅宣传,能将“梗”巧妙地植入本地文化肌理,通过打造如景博会这样展示文旅内涵的平台,让流量生根发芽,让每个城市都能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魅力,在文旅的舞台上绽放持久的光彩,真正实现从“网红”到“长红”的转变。